不举的意思
不举
词语解释
不举[ bù jǔ ]
⒈ 不举起。指不升起。不能举;举不起。不祭祀。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,皆除去盛馔,偃息声乐,称作“不举”。不推荐。不抚养。不检举;不告发。不举办;不进行。没有攻下。
引证解释
⒈ 不举起。
引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一羽之不举,为不用力焉。”
汉 王充 《论衡·效力》:“火之光也,不举不明。”
⒉ 指不升起。
引汉 蔡邕 《黄钺铭》:“羌戎 受首于西彊, 百固 冰散于东邻, 鲜卑 收迹,烽燧不举。”
⒊ 不能举;举不起。
引《韩非子·说林下》:“夫踶马也者,举后而任前,肿膝不可任也,故后不举。”
《水浒传》第一一五回:“众人看 张横 时,四肢不举,两眼朦朧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堪舆》:“舁夫凡十易肩,困惫不举,相与委柩路侧。”
⒋ 不举办;不进行。
引《韩非子·备内》:“是故明王不举不参之事,不食非常之食。”
《古诗为焦仲卿妻作》:“阿母谓阿女:‘适得府君书,明日来迎汝。何不作衣裳,莫令事不举。’”
明 沉德符 《野获编·吏部·都给事升转》:“至於会议出,而年例遂因之不举矣,恐祖制终难高阁也。”
⒌ 不检举;不告发。
引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有敢偶语《诗》、《书》者弃市。以古非今者族。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。”
《后汉书·和帝纪》:“吏民踰僭。厚死伤生……有司不举,怠放日甚。”
⒍ 不推荐。
引《墨子·尚贤上》:“得意贤士,不可不举;不得意贤士,不可不举。”
汉 荀悦 《汉纪·元帝纪上》:“富贵在身而列士不举,是有狐白之裘,而反衣之。”
⒎ 不抚养。
引《汉书·外戚传下·孝成赵皇后》:“孝成赵皇后,本 长安 官人。初生时,父母不举,三日不死,乃收养之。”
晋 干宝 《搜神记》卷六:“哀帝 建平 四年四月, 山阳 方与女子 田无嗇 生子,未生二月前,儿啼腹中,及生,不举,葬之陌上。”
唐 顾况 《补亡诗·囝》:“及其生汝,人劝不举,不从人言,果获其苦。”
《金史·高彪传》:“彪 始生,其父用术者言,为其时日不利于己,欲不举,其母为营护。”
⒏ 不祭祀。
引《诗·大雅·云汉》:“靡神不举,靡爱斯牲。”
郑玄 笺:“言王为旱之故,求于羣神,无不祭也。”
⒐ 没有攻下。
引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赵 不举, 韩 不亡, 荆、魏 不臣, 齐、燕 不亲,霸王之名不成,四邻诸侯不朝,大王斩臣以徇国,以为王谋不忠也。”
⒑ 古代逢大的天灾人事,皆除去盛馔,偃息声乐,称作“不举”。
引《左传·庄公二十年》:“大司寇行戮,君为之不举,而况敢乐祸乎!”
杜预 注:“去盛饌。”
孔颖达 疏:“不举者,贬膳食彻声乐也。”
《周礼·天官·膳夫》:“大丧则不举,大荒则不举,大札则不举,天地有烖则不举,邦有大故则不举。”
《后汉书·蔡邕传论》:“君子断刑,尚或为之不举,况国宪仓卒,虑不先图,矜情变容,而罚同邪党?”
国语辞典
不举[ bù jǔ ]
⒈ 不举办、不兴办。
引《乐府诗集·卷七三·杂曲歌辞十三·古辞·焦仲卿妻》:「何不作衣裳?莫令事不举。」
⒉ 男子性器无法坚挺。
近音词、同音词
词语组词
相关词语
- bú shì不是
- bù guò不过
- bú huì不会
- bù tóng不同
- bù yào不要
- bù duàn不断
- bù cuò不错
- bù shǎo不少
- bù dé不得
- bù jǐn不仅
- bù kě不可
- bù yòng不用
- bù zài不再
- bù hǎo不好
- jǔ xíng举行
- bù dào不到
- bù xiǎng不想
- bù gǎn不敢
- bù liǎo不了
- bù guǎn不管
- bù zú不足
- bù rú不如
- jǔ bàn举办
- bù gòu不够
- bù zài不在
- bù dàn不但
- bù xíng不行
- bù dà不大
- jǔ bào举报
- bù bì不必
- bù jīn不禁
- bù rán不然
- bù liáng不良
- bù duì不对
- bù jiǔ不久
- bú zhù不住
- bù jiàn不见
- bù pà不怕
- bù xiáng不详
- bù lùn不论
- bù qǐ不起
- bù mǎn不满
- bù kěn不肯
- bù ràng不让
- bù xià不下
- bù chéng不成
- bù yǐ不已
- yào bù要不
- bù shàng不上
- bù ān不安
- bù xìng不幸
- bù yóu不由
- bù suàn不算
- bù xiàng不像
- bù jiù不就
- bù míng不明
- bù zhǔn不准
- bù xìn不信
- bù gù不顾
- bù yí不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