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注疏的意思
注疏
趣笔阁 qubige.com
词语解释
注疏[ zhù shū ]
例《十三经注疏》
英notes and commentaries;
趣笔阁 qubige.com
引证解释
⒈ 注和疏的并称。注,对经书字句的注解,又称传、笺、解、章句等;疏,对注的注解,又称义疏、正义、疏义等。注、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、语词意义、音读正讹、语法修辞,以及名物、典制、史实等。 宋 人将十三经之 汉 注 唐 疏合刊,“注疏”之称始流行。
引唐 韩愈 《冬荐官殷侑状》:“前件官兼通三传,傍习诸经,注疏之外,自有所得……以臣所见,堪任御史、太常博士。”
宋 吴曾 《能改斋漫录·事始二》:“国史云:‘ 庆历 以前,学者尚文辞,多守章句注疏之学。’”
清 俞樾 《茶香室丛钞·舍注疏立异论》:“若舍注疏而立异论,不可輒许。”
郭沫若 《文艺论集·王阳明礼赞》:“儒家的精神、 孔子 的精神,透过后代注疏的凸凹镜后是已经歪变了的。”
⒉ 记述,记载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杨戏传》:“其 戏 之所赞而今不作传者,余皆注疏本末於其辞下,可以觕知其髣髴云尔。”
晋 袁宏 《<后汉纪>序》:“末吏区区,注疏而已,其所称美,止於事义。”
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。 宋 陈师道 《后山谈丛》卷一:“盖举子专诵 王氏 章句,而不解义,正如学究诵註疏尔。”
明 庄元臣 《叔苴子》卷六:“註疏非不能解经也,习於成解而废夫研寻,则人之得之也不深。”
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陆中丞》:“公所著《切问斋丛书》,皆选本朝诸名臣奏疏见诸施行者,各分门类,其註疏尤详备。”
趣笔阁 qubige.com
国语辞典
注疏[ zhù shù ]
⒈ 注解及阐释注解的文字合称为「注疏」。
引唐·韩愈〈冬荐官殷侑状〉:「前件官兼通三传,傍习诸经,注疏之外,自有所得。」
宋·邢昺〈孝经注疏序〉:「奥旨微言,已备解乎注疏。」
近音词、同音词
- zhù shù著述
- zhù shū著书
- zhù shù注述
- zhù shù箸述
- zhú shú逐熟
- zhú shū竹书
- zhú shū竺书
- zhú shǔ竹鼠
- zhū shǔ铢黍
- zhù shù驻戍
- zhǔ shù主术
- zhǔ shū主书
- zhū shū朱书
- zhū shū诸书
- zhū shù珠树
词语组词
相关词语
- zhù cè注册
- zhù yì注意
- guān zhù关注
- zhù míng注明
- zhù zhòng注重
- bèi zhù备注
- zhù dìng注定
- zhù shì注视
- zhuān zhù专注
- zhù rù注入
- zhù shè注射
- zhù shì注释
- fù zhù附注
- tóu zhù投注
- zhù xiāo注销
- biāo zhù标注
- shū hū疏忽
- zhù mù注目
- shū sàn疏散
- shū tōng疏通
- shū yuǎn疏远
- dǔ zhù赌注
- xià zhù下注
- zhù jiě注解
- shū dǎo疏导
- qīng zhù倾注
- xī shū稀疏
- shēng shū生疏
- guàn zhù灌注
- zhù yīn注音
- shū lòu疏漏
- shū sōng疏松
- pī zhù批注
- guàn zhù贯注
- qiān zhù签注
- jiāo zhù浇注
- níng zhù凝注
- shū jùn疏浚
- yì zhù译注
- zhù jiǎo注脚
- qīn shū亲疏
- shū shī疏失
- shàng shū上疏
- shū mì疏密
- jī zhù肌注
- píng zhù评注
- tí zhù题注
- fú shū扶疏
- yā zhù押注
- jí zhù集注
- liú zhù流注
- jiǎo zhù脚注
- shū luò疏落
- cū shū粗疏
- páng zhù旁注
- shū lǎn疏懒
- bǔ zhù补注
- zhù wén注文
- huāng shū荒疏
- zhù jì注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