词典

中丞的意思

zhōngchéng

中丞

趣笔阁 qubige.com

    词语解释

    中丞[ zhōng chéng ]

    ⒈  官名。即“大中丞”,见该条。

    中丞匿于溷藩。——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

    an official's name;

    趣笔阁 qubige.com

    引证解释

    ⒈  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,一称御史丞,一称中丞。中丞居殿中,故以为名。 东汉 以后,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。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。

    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御史大夫……有两丞,秩千石。一曰中丞,在殿中兰臺,掌图籍秘书,外督部刺史,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,受公卿奏事,举劾按章。”
    清 梁章鉅 《称谓录·巡抚》:“明 正统 十四年,命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邹来学 廵抚 顺天、永平 二府……今廵抚之称中丞,盖沿于此。”
    清 钱大昕 《内阁侍读严道甫传》:“毕中丞 沅 廵抚 陕西,招至官斋,为文字交。”

    ⒉  指宫官,内官

    唐 段安节 《乐府杂录·琵琶》:“文宗 朝,有内人 郑中丞,善胡琴。”
    原注:“中丞,即宫人之官也。”

    趣笔阁 qubige.com

    国语辞典

    中丞[ zhōng chéng ]

    ⒈  职官名。汉代御史大夫的属官,掌兰台图籍秘书,受公卿奏事,举劾案章。东汉以降,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,以中丞为御史台的长官。明初设都察院,其中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。明、清常以副都御史或佥都御史出任巡抚,清代各省巡抚亦例兼右都御史,因此,明清的巡抚也称为「中丞」。

    ©2023 qubige.com